两万公里之外,凌晨三点半。离北京还远的荷兰体育馆里,地板反着灯光,墙上传来一波尖锐的哨声。中国男篮拿下了第三场欧洲热身胜利,这个结果说出来有点让不少人咂舌——不是亚洲杯预选赛吗,怎么突然就跑去“偷师”欧洲了?
但郭士强显然不按常理出牌。这支在国内时还时常被嘲“打谁都紧张得像考研”的中国男篮,此刻在荷兰,却踢馆一样连胜三场。你可以说荷兰不是世界强队,甚至连突尼斯队都因为签证问题赶不上战场。但篮球场的对抗、空间和压力,是不会骗人的。郭士强右手插兜,左手掐着秒表,脸上和顶着夹板头的小球员们一样,难得有点硬气:“这三场球,我在找答案。”
“有点不一样啊!”山东球迷在直播间发弹幕时忍不住这么嘀咕。高诗岩,这个在CBA整天被喊“葫芦娃”的家伙,高高跃起,三分线外毫不犹豫就是一投。2中2,别看数据不炸裂,但这两粒三分,撑住了中国队的节奏。有人嗅到了变化。他的正负值+11,51分钟之前你不一定记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替补,现在他却在欧洲小馆打得比主力都亮眼。热身赛含金量如何?赛后一个细节或许更值得玩味——对着镜头,高诗岩憋着笑,胡金秋偷偷击了一下他的拳,俩人像小时候抢糖失败后互相安慰,但眼里都透出点难得的自信。
可疑问随之而来——三连胜有啥可牛的?说起来轻巧,中国男篮之前有多少年没这么顺了?更何况,这还是在球队刚在西班牙被“鸽子”放了两场友谊赛以后。谁说拿住主场才能叫本事?其实内部热身赛刚打完,球员们还没喘过来,就得顶着倒时差和陌生对抗上阵。除了比分,背后的隐忧才是让教练组夜里犯困的原因——比如失误,22次,比荷兰队多了7次。赛场上,赵睿提着球却突然下意识跳步,险些被断,你能看到他眉头轻蹙,有些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大腿。
轮换调整,是惊喜还是无奈?此役11人上场全员得分。线索藏得很深。王俊杰和余嘉豪,就是之前大家讨论“能不能扛起大梁”的新面孔。一个顶得起篮下,一个篮板就是往死里抢,16分10板,十足欧洲化打法味道。但助攻12比17却警示着,“整体化”的标签还没有完全贴在中国队身上。中国队想变化,难是难在这“最后一公里”——如何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实战中,流畅地把球传出去,而不是一缩手就又丢了?
互动的争议焦点,是主力表现。赵睿5投1中4失误,场外弹幕瞬间躁动,“主菜还不如小菜香?”这几乎是国内球迷对中国篮球表里不一的一次内心写照:我们怕老将一味持球,但对青年人敢于冒头又本能不信任。现场换人时,旁边荷兰本地球迷忍不住发出笑声,似乎在看东方球队的传统闹剧,但郭士强站在场边,死死盯着球,嘴唇却几乎没动,像一位赌上全部筹码的棋手。
别小看这三连胜的意义。中国篮球近些年跌跌撞撞,在战术和心态上都陷进一种“温水煮青蛙”。打欧洲,哪怕对手水准一般,那种肢体碰撞、节奏丧失,已足够让小伙子们记住比赛该怎么拼。更难得的是,这批年轻队员在场上终于有人敢顶着压力表演。当年黄金一代谢幕时,谁能想到如今的王俊杰和高诗岩,能在凌晨四点后的欧洲小场馆里,用两个轻描淡写的三分守住国家队的尊严?
体育的意义,从未只是只有漂亮的数据或连胜的快感。真正的价值或许正藏在一场临时拼凑的欧洲拉练里。当突尼斯队因签证放了鸽子,西班牙杂牌军硬着头皮救场,中国球员们本以为抱着走个过场的心,大汗淋漓拼出的却是久违的自信感。这种临时调整、突发状况连锁反应下锤炼出来的应变能力,比任何纸面实力都珍贵。很多人今天吐槽男篮“大锅饭、没骨气”,但真到了深夜异国他乡,谁还记得要面子谁先怂,拼到底才明白,篮球是种苦差事。
接下来还有闭门教学赛,也许结果会有惊喜,也可能遭遇逆风。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中国男篮的主力和替补之间,对抗赛都能像“拼命抢一颗糖”一样收不住劲儿,那才是最大的进步。你有没有发现,当挺身而出的人越来越多,“信心”仿佛变得真实了起来?
篮球从来不是数据的游戏,而是无数次汗水、争吵、推翻和重启之后,才会生出点属于自己的味道。或许当下的胜利微不足道,但夜深人静时,大家会不会像高诗岩那样,悄悄在心里给自己点个赞,准备继续前行?
股市配资合法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