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18日,2025营养与健康发展促进大会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中,专家学者以“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为主题展开探讨,以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推动营养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各方共识。
“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
近年来,我国学生营养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营养改善计划覆盖范围扩大,知识普及程度加深,校园饮食环境得到优化,但部分学生仍面临膳食结构不合理、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等挑战。
自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从机制协同、技术支撑、科普宣传三个方面精准施策,推动体重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全民参与氛围浓厚。
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副司长张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今后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学生营养健康宣教。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发布并解读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
会上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5)》,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李雪梅就其编写背景、具体内容及后续工作进行了解读。
“食养+运动” 构建青少年健康管理全周期守护方案
“体重管理就是以健康为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对中小学生体重管理的看法》主题分享中他呼吁,体重管理需要从中小学生做起,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管理需要多方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从食物营养与运动管理对健康的影响角度,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动态,提出健康饮食三大基本原则,即安全营养均衡饮食、植物基饮食为主、长期执行健康饮食,倡导“饮食+运动”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超重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外在形象,更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提高食养认知,养成良好膳食习惯,营造健康消费场景,是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
活动中,围绕营养对改善青少年近视、心理健康、运动、体重管理及慢病问题等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纪委书记徐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余焕玲、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流亭小学校长孟萍等嘉宾展开研讨。
专家们表示,食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合理膳食结构与良好饮食习惯对疾病预防及身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亚雄)
股市配资合法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